——走进江西城市学院
在江西,有一所这样的大学: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在校学生12000余人,专、兼职教师1280人,学院内有3200台微机计算机中心,藏书40余万册的一流数字化图书馆,先进的广播电视中心,完整的电子管理系统、校园宽带网络系统、多媒体教学中心和标准的全塑胶万人体育运动场。然而,更值得我们珍视的是,这座学校育人模式、办学理念、独特校训、厚重的校园文化和毕业学子之英卓,无不可歌可
赞。七年来,已有两万多名学子从这座学校走出去,他们不仅带走了丰富的专业知识,更带走了在这座学校重塑的高尚灵魂。
这,就是江西城市职业学院。
一座充满人文精神、艺术氛围、学术思辩的诗意之城;
一座城市高级人才的摇篮。
近日,记者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来到江西城市职业学院采访,立即被这座学院熠熠生辉的亮点深深震撼。
健全人格+复合专业+实践能力——“三元育人”成就未来
江西城市职业学院的前身是江西新亚职业技术学院,经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2005年4月正式更名为江西城市职业学院。
如果说,以前江西新亚学院培养对象定位还不够清晰的话,那么,江西城市学院是有明确的培养定位的——即为中国城市化培养现代型的实用人才和管理人才。如何在原江西新亚学院的基础上,以高起点、高标准办好江西城市学院,这对以黄玉林院长为代表的江西城市学院人又提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
原江西新亚学院办学是成功的!
江西城市学院能不能办得更好,各级领导在关注!教育界的同行在关注!4200万江西父老在关注!
开弓没有回头箭。多少次思想火花的碰撞,与专家共同创意发展战略;多少次干部职工会议,描绘新的发展蓝图;多少次奔波调研,开启心灵的智慧,江西城市学院终于确定了自己的办学定位——“以高职为基础,以本科为龙头,以应用文科为特色,为城市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造型人才的现代教学型大学。突出培养城市职业人才,培养中、高级“蓝领”和初、中级“白领”,即“金蓝领、银白领”。
于是,一个个充满着时代精神与强烈使命感与责任感的宣传口号震撼人心:
拥有城市绿卡,跨越城乡鸿沟;
给你城市绿卡,创造城市文明;
城市人才的摇篮;
推进城市化,培植金蓝领;
做都市金领银领,上江西城市学院;
。。。。。。。
办大学,关键是如何培养人。办城市大学,这在江西是第一次,它准确的定位,更需要科学的育人模式支撑。而善于总结科学、先进的育人模式,正是江西城市学院的优势所在。黄玉林出身于师范学校,当过教师,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是典型的“文人办教育”。从投身办大学始,他就一刻都没有停止过对我国高等教育科学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他读了马克思主义和世界著名教育家有关的教育论述,又翻阅着中国古代的教育经典著作。“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些二千多年前闪烁着理性光芒的论述,在他心里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他说:“教育是一个严肃的科学问题,并不是单纯的给学生灌输知识,重要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中国传统教育的主要宗旨,就是教导你怎样做一个人,完成一个人道、人伦的本份。不是只教你知识和技能,而不管做人做得好不好。因为做工、做农、做商、做学者、做军人、做官,那都是职业的不同。职业虽不同,但都需要做人,做人不成功,再多的知识、再高的学问,也无法才尽其用。”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8年,由黄玉林独创的育人模式——“三元育人模式”终于问世,用一个公式来表达:健全人格+复合专业+现代技能。经过七年的实践证明,“三元育人”理念是科学的、完整的、超前的。
面对江西新亚学院更名为江西城市学院,三元育人模式也需要在原基础上继承与发展,需要了进一步丰富与完善。在广泛地征询专家意见后,经过自己深思熟虑的思考,黄玉林在原“三元育人”模式基础上进行了修正,即:复合专业+现代技能+实践能力,健全人格作为其核心。这是一个民办教育家教育理念的又一次升华。
“三元育人模式”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健全人格,包括三个方而的基本内容:一是人格素养优秀。富于理想,乐观正直,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树立起追求卓越的人生信念和敢于创新的精神;二是有顾全大局、乐于助人的宽广胸怀,有善于协作的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三是有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能经受困难和挫折的考验、具备在失败中重新奋起的优秀心理品质。
复合专业,是指学生的知识结构合理,既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过硬的双专业知识,又有较高的科技与人文素养。允许学生自主选读第二专业,把外语、计算机作为复合专业必修课进行强化。同时,实行多层次个性化教育,力图改变大学轻重失衡的现象。
实践能力,就是学校教育着眼于实现从书本知识到操作能力的转化,与“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实践理性”有着相似的内涵。人格素养和专业素养的教育,必然落实到“实践能力”的养成。
“三元育人模式”在教育界、在社会上引起高度关注。《中国青年报》指出:“‘三元育人’模式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条件下人才培育战略上一种质的进步与飞跃。”《工人日报》认为:“‘三元育人’模式是对那种只重视专业学习,忽略或淡化人格培养的育人模式一种跨时代的超越。”学者们则认为:“‘三元育人’模式自觉地把‘健全人格’放在了教育的首位,是对教育根本任务的清醒认识,是合乎教育规律的理念。”“是对中国教育方针的一种新的贯彻形式……它的新意在于既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又注入了崭新的时代精神。”他“集中体现了五种意识,即创新意识、人本意识、市场意识、质量意识和开放意识。他尊重人的价值和个性,注重调动和发挥人的独立性、自主性,走出了一条解决当今相当一部分大学德育教育‘疲软’问题的新路子;他注重市场的变化与需求,并用以指导学校专业的设置和学生知识结构的设计,使之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与适应能力;他通过‘封闭管理’的方式,强化并养成学生的规则意识、合作意识、诚信意识和守规向善的行为习惯,同时又以开放的思路与布局营造出学校、家庭与社会三维立体教育空间。”有的专家还要求城市学院“咬定青山不放松,把握三元育人模式这个专利,干它几十年几百年不动摇。”
三元育人,成就了无数学子的未来。我们且来看几个实例:
崔新,2002级工程系电子班学生。他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常去外语系听课,并参加了学院的“疯狂英语”协会。两年下来,他的英语水平达到相当的高度。去年广交会上,他当英语口译,受到欢迎。今年寒假期间,上海云坤公司请当翻译,他以一口流利英语,深老板欣赏。公司除每日付给他800元劳务费外,结束那天,老板还给了他一个“红包”,郑重邀请他去波兰为公司当翻译。笔者采访他时,他说:“是三元育人模式给我带来巨大好处。我学的是工程系的电子专业,又去外语系听课,我的电子专业学得很好,外语也达到了高级口译的水平,我可以做商业翻译,更可以做电子专业的技术翻译。”
陈剑,工程系建筑专业的学生。在学院提倡跨系跨专业听课的鼓励下,他常去人文系听课,文科水平迅速提高。今年4月,他的散文《冰夜》获南昌市文学作品大赛一等奖。他对笔者说:“我高考时上了本科线,是‘三元育人模式’吸引我来城市学院读书的。今天能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一点成就,是三元育人模式培育的结果,说明我当初的选择没错!”
陈佳文,2002计算机系软件工程班学生。这位被同学称为“老板学生”的年轻人,大学二年级时就在淮安开办了一家网络公司,当了公司的老总。他在学校通过电脑,“遥控”指挥网络公司的正常运转。他说:“我办网络公司不是为了赚钱,而是锻炼实践能力。我的计算机考试通过了三级,英语考试通过了四级,还自己开发了计算机软件。“三元育人”重的是实践。”
东莞自动化设备厂总经理周辉的话最有代表性。他说:“学校不仅给了我深厚的专业知识,更主要的是对人‘灵魂’的塑造。‘三元育人模式’最重人格的教育,教会了我怎样做人,怎样与人沟通。我现在当经理得心应手,完全是学校健全人格教育的结果。”
近知、近仁、近勇——“三达德”校训激励一生
如果说“三元育人”作为一种科学的育人模式,成功地解决了江西城市学院“怎样”培养育人的话,那么,“近知、近仁、近勇”则作为江西城市学院的校训,明确地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并成为一种人生奋斗目标,激励着广大师生一生不懈追求。
“知、仁、勇”是通行于天下古今的美德,在历史上也叫“三达德”。“知”同“智”,指人的知识力和判断力,也就是聪明才智。《论语·子罕》:“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其意为有知识力的人,可以明辨是非,明辨善恶,明辨真伪,明辨正邪,因而心如明镜,不会被纷乱的的世象所迷惑。有仁爱之心的仁人,大公无私,从不患得患失,心胸坦荡,因而没有忧愁,而常处于愉悦的精神状态,一如《论语·述而》所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但“仁者不忧”并不是说他们没有“忧患意识”,而是“不以物喜,不为己悲”,只“心忧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勇气的人无所畏惧,具有勇往直前的精神。“知、仁、勇”三达德,以“仁”为统摄,为核心,三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智”需以“仁”来规范,有智无仁,有才无德,则可能危害社会,而且属“智力型犯罪”,故必须兼具仁、勇。但“仁”又应当以“智”为辅佐,才能有恰当的发挥。“仁”而不“智”,则可能陷于“妇人之仁”,如宋襄公或“农夫与蛇”。勇,勇气。孔子说:“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是说,仁者心底无私,胸怀天下,因而必定是一身正气,无所畏惧;但有勇者则未必都具有仁心。所以孔子又说:“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勇而不仁则有可能成为为乱为盗的暴徒,因而“勇”也必须置于“仁”的统摄之下。“智”与“勇”也同样不可分离。勇而不智即为匹夫之勇,为莽夫也;智而不勇,则畏首畏尾,无所用于天下。
“近知、近仁、近勇”的校训符合城市学院的培养目标和对象的素养内涵,与“三元育人模式”不谋而合,并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是“三元育人模式”的必然逻辑延伸,并赋予了其哲学根底。
“知”,格物致知,充实智慧,不断完善自己的行为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力。要求师生要做一个学习型的现代人:老师要努力学习好教书育人的方法、现代知识与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教出好学生;学生要努力学习好复合专业,现代技能,做一个具备通才的智者,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知”,就是“才气”,是一个人行世处事所必须具备的底蕴。
“仁”,完善仁德,健全人格,守规向善。要求师生做一个善良的人,正直的人,有胸怀的人,有爱心的人,与人和谐相处的人,敢于承担责任的人。“仁”,是一种正气,是核心与统摄,仁者为人,它是对做人最基本的要求。
“勇”,就是勇气。要求师生要敢于闯荡、敢于搏击、敢于创造,敢于承担挫折与失败。大潮搏击勇者胜。“勇”是一个成就大业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追求无止境。“近知、近仁、近勇”中的“近”指亲近,靠近,接近,指人生是一个进德修业、不断追求的过程。这个过程从遵守校训,立定志向开始,当用人的整个一生去实践达成。
在“三达德”校训的引领下,江西城市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按照“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思想,强化学院“以人为本,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以“三元育人模式”为依托,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全人格及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学校从实际出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际行动响应省委“建设和谐平安江西,共创富民兴赣大业”的号召,把“知、仁、勇”校训与具体的育人措施有机结合——德、智、体、美、劳“五育”和谐发展,多门课程之间、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相互匹配,各种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环境相互衔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和谐互动、教学相长。坚持以人为本,推行个性化教学,人性化管理;在管理层和教职员工中倡导亲和敦睦,“养大气,成大器”。
大思想才能办好大学,好大学才能产生大思想。近知、近仁、近勇,包含如此丰富思想内涵的“三达德”校训,必将进一步丰富“三元育人”的办学模式,必将激励、影响江西城市学院每个师生一辈子,他们将用自己一生去书写、去修炼“知”、“仁”、“勇”三字,从而实现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而这不正是大学教育所需达到的目的吗?
众志成城——精神凝聚力量共创伟业
团结一心创伟业,众志成城开大船。
江西城市学院先进的办学思想,黄玉林个人的人格魅力,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精英。
城市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1280人,其中博士6人,正、副教授567人。这些专家中,既有皓首白发、经验丰富的老者,也有思维灵泛、才华横溢的新秀,更多的是年富力强、精力充沛的中年人。
一流的教育家、一流的物理学家,一流的音乐家、指挥家、作曲家、声乐教育家、词作家,文学大师,一流的美术师、工艺师,一流的导演、一流的演员,纷纷进入城市学院。
著名的教育家李佛铨担任学院党委书记,
经验丰富的教育管理专家陈明德任学院常务副院长、陈光焰任学院党委副书记,师范教育专家蔡宪法任人文系主任;
名音乐家盛凤麟教授担任学院副院长;
著名计算机专家衷仁保教授担任计算机学院院长兼计算机研究所所长;
工程力学专家余学进教授担任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兼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
经济管理专家谢勇教授、陶立新教授,分别担任任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经济管理研究所所长等等。
城市学院还一批知名的“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如著名的旅美男中音歌唱家龚冬健,旅美艺术大师遥远,知名文化教育专家陈东有、王东林,经济学家汪玉奇、李建德,还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程郁缀、蔡曙山、郝立新、周作宇等许多知名教授,都是城市学院的“常客”,不定期地来学院开设高水平的学术讲座,并成为城市学院发展的“外脑”和高级智囊。城市学院还走出国门,与美国阿姆斯壮大学、南加州大学、夏威夷大学达成跨国联合办学协议,并聘请外国专职教师来院授课,学生可在学院申请赴美国、新加坡、泰国留学。
学院除积极从全国各地引进顶尖专家外,还着意培养自己的高素质年轻人才。每年,学院都从本校的毕业生中,选拔了一批优秀人才留校工作。这些人才,经过实践,已脱颖而出,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成为有经验的学院管理者,有的锻炼成优秀的教师,成了城市学院中坚力量。学院还0个优秀学生做院长助理,让学生尽早参与实践,以作备用。
众志成城,共同打造一流的民办大学,是城市学院的精神旗帜。黄玉林说:“民办院校在没有国家一分钱投入的情况下,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靠什么呢?就是靠万众一心、团结拼搏的精神,就是靠城市学院干部职工大胆创新,敢做敢为的勇气。”
众志成城成为引领江西城市学院发展的强劲动力。尤其是更名为江西城市学院后,黄玉林正以一种更加远大的目光,更加开阔的胸怀,更加清晰的思路,踌躇满志规划江西城市学院的发展未来。他立志要把江西城市学院办成中国一流的民办大学。
今年6月,江西城市学院提出了打造“人文之城、学术之城、艺术之城、诗意之城”发展目标。
人文之城——始终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的人本思想,让校园每个角落都充满人文关怀;
学术之城——营造学术环境,让学术在这里得到自由奔放,让各界研究专家在这里得到尽情发挥;
艺术之城——用艺术塑造人的“灵魂”,用艺术提高人的修养,用艺术提升人的气质;
诗意之城——营造出一个“诗意的空间”,“诗意的栖居地”,让城市学院师生“诗意地生活”于其间。
这五大发展目标,说到底就是五个字:追求真善美。人文求善,学术求真,艺术求美,和谐的美,诗意的美。这是‘塑形’与‘塑魂’并重,‘做大做强’与‘强本固基’同步,‘质量立校’与‘文化兴校’的完美结合!
未来的蓝图正在描绘,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止。众志成城,江西城市学院人正以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踩着二次腾飞的战鼓,在推进、实现中国的城市化的进程中演绎精彩。
江西城市学院,一只翱翔长空的雄鹰!
尾声
2005年元月8日,由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与人力资源部主办的“中国杰出民办教育家”和“人民满意的民办大学”颁奖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黄玉林迈着欢欣的步伐,第四次步入了这座庄严的会堂。这位从江西革命老区大山中走出来的农民的儿子,以他出色的工作成就和先进办学理念,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10位“杰出民办教育家”之一;他所领导的江西城市职业学院亦被评为“人民满意的民办大学”。
黄玉林从北京捧回了金灿灿的奖杯。
2004年,城市职业学院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朝阳计划基地”;
同在这年,又被《中国青年报》评为中国3所“最具发展潜力的民办高校”之一。
无论是在各种规格的舞蹈比赛、体育竞赛,还是在文艺创作大赛、电子电脑作品大赛中,江西城市学院学子勇争一流,无不夺得了一个又一个金灿灿银晃晃的奖杯。
梅岭已是国家森林公园,南昌市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这块古老土地已成为江西的风水宝地。而江西城市职业学院,以她的辉煌业绩和先进的办学理念彰显于世,成为镶嵌在这块宝地上的一颗光彩四射的耀眼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