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牡丹亭》中有这么一句话:“情不知所起,而一往情深。”不知从何说起,我对于“活着”这俩字、这一书总保持一份缄默。或许是课本节选的内容太过于沉重,让我有份“苦海茫茫,深可悲伤”之意;也或许是在他人传达之间了解故事梗概,不禁生出一份“椒图暗淡,瑶殿凄凉”之情。人生总是在慢慢成长,我们也一点一点的苏醒,一点一点的面对现实,心里有份坚固的堡垒,风雨平静之时也终于翻开了这本书。
恨不知所终,一笑而泯。余华在韩文版自序里写道,取名“活着”是因为“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力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带给我们的苦难,无聊与平庸。在我们看来,福贵的一生除了苦难还是苦难韶华豪赌,家财倾尽,千金散去终于明白了妻子家人的重要性。而此时又“子欲养而亲不待”,风雨寂静之后,得知生活不易,想要悔过,而父亲又此刻离去。于斯于怀,我想世间最让人无奈的事情莫过于此吧。
命运如此不公,富贵却一直在:“活着”,对这个世界依旧温柔以待。在他眼里,他有位千金散去依然不离不弃的妻子;中年时也有承欢膝下的一双儿女,有位孝敬的女婿和一个可爱的外孙;还有在战场上和他一起“与子同袍”的老全和春生;晚年时也有一头叫富贵的老牛;属于生活的点点滴滴,起起落落,他都经历了,这一生虽过的苦难,却也有温情陪伴。
余华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活着是一个如此宽广又如此沉重的话题,甚至已去世的人都活在亲人的心里;活着又是如此沉重,它凝聚了太多的责任、使命以及无尽的回忆。活着给人以一种力量,一种使人坚强的面对挫折、变故,甚至死亡的力量;一种支持人无论遭受怎样的打击,都坚持生存下去的力量,一种隐藏在人们骨子里的一种力量
也不知道为何想起苏轼的一首诗“十年生死两茫茫。”富贵和苏轼一样有个温雅的妻子,在人生中的那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里,情投意合,点点滴滴,是繁花落尽一片萧瑟中对生命意义的终极关怀。十年生死,王弗陪伴苏轼十年之久,最终却化做孤坟,让苏轼一直思思暮暮;民国烟雨,家珍一席月白色的旗袍,一盏小煤油灯,和几个女伴去上学,回眸一眼却让这位百亩家田的少爷铭记在心,从此恩恩怨怨,起起落落,却也是不离不弃。
事世纷纷扰扰,富贵这一生的悲剧是自身命运与社会变迁的交织重叠产生的。他的活着应该不仅仅是由于浪子回头的悔过,死去的人的希望的寄托吧;我想更重要的还是因命运不公带来的痛楚才使对活着的感觉更加强烈。命运多舛使得富贵活着对得来的幸福更加珍贵,对未来的日子更加的珍惜吧。富贵的一生,历经民国、解放、饥荒、文革。也许在那个年代,活着是一种幸运,追寻活着的意义,能活着我想就是对最大的意义吧。
这世上有多少失意,又是有多少坦然,有多少悲伤,又有多少执念。往事随风而散,转眼化作烟云。如富贵一样,过往施过的恩,欠下的债,等到老了,一笔勾销,安安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牵一头老牛,栖一片白云,不畏过往,不惧将来。
作者:2017级电子商务专业 陈婷